2018年4月22日
前不久,一篇医生手记在网络和朋友圈热传。谁也想不到,几片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竟然导致一位 27 岁研究生肝功能严重衰竭,离开人世。这个事件让人惋惜之余,更重要的是怎样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怎样让安全合理用药理念深入人心,用药时哪怕是已被临床证实相对安全、患者可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都要谨慎使用,必须在药师或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一个真实的案例,从入院到去世仅 7 天!
据媒体报道,病人去世当天,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呼吸二科医生李培写下手记。她推测,这场抢救,很可能是由几颗小小的感冒药引起的。
据悉,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属于混着吃的。李培医生表示,小张曾告诉她:“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这很可能是导致肝脏衰竭的原因,可能是“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 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市面上约 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包括中成药。成人短时间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10~15g(150~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 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
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淡薄
“是药三分毒”,其实任何的药物都是毒物,用好了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用错了,用过量了那就是要人性命的毒药,古今中外都一样。我们知道,药物的英语单词是“Drug”,殊不知毒品、毒物、麻醉药也是这个单词,药物和毒物其实是一个东西。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种由中医来看病抓药,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往往在服用熬出来的中药时多点少点也没看到出了什么问题,且大部分的中药是食药同源,总使人感觉用药会有什么危险,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严格的剂量要求和合理的用量用法,因人而异,特别是西药。以上的案例就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教训,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用药一误并隔生死”。
患者获得合理用药的指导的途径不健全、不方便
具有较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且有着丰富用药经验药师都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且绝大多数药师还承担着药品“搬运工”的工作。忙着应付患者排队取药的民生问题,与患者面对面就那么短短的几十秒,哪有时间详细地为每个患者进行安全合理用药指导,这样也导致患者认为吃个药没那么多讲究,可以随便用。
在医院取药的患者都难以得到充分的用药指导,在医院之外社会药房自行购药的患者可想而知了。也许会有人说,不是有执业药师吗?不可否认,有些药店的执业药师非常敬业,也可以给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师服务,为安全合理用药把关。但是现实中有多少“挂证”的影子药师,又有多少有岗无人的现象呢?
机器人药师将替代人工药师吗?
现在智慧药房、机器人药师、无人药店等新生事物博人眼球,认为既然药师无法给公众提供满意的药学服务,还不如干脆用人工智能来替代算了。笔者认为,由于多年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导致机制体制的不合理,导致公众对药师的误解,导致药师自身药学服务能力的不足,导致患者得到药学服务的途径单一。相信在新医改背景下,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另外,从专业角度来看,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药师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都是不可替代的。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协助,而且是人工智能来协助药师。简单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替代,个性化的药事服务、技术性的工作,始终等待着药师们去发挥。
下面是一些安全合理用药的小常识:
觉得不错,就转发啰!谢谢!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