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 硫酸低铁、绿矾、铁矾、Iron Sulfate、Iron Vitriol、Ferrous Sulphate、Green Copperas | |||||||||
英文名称 | Ferrous Sulfate | |||||||||
基本药物 | 基药(片剂:0.3g;缓释片:0.45g) | |||||||||
医保类别 | 医保(甲) | |||||||||
医保备注 | 2023版、限缓释控释剂型和口服常释剂型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含片、糖浆剂为甲类非处方药 | |||||||||
性状 | 为淡蓝绿色柱状结晶或颗粒;无臭,味咸、涩;在干燥空气中即分化,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变质,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 | |||||||||
贮存条件 | 避光、密封,于干燥处保存。 | |||||||||
适应证 | 抗贫血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包括儿童或婴儿期需铁量增加而食物中供应不足、铁吸收障碍、妊娠中后期以及慢性失血等。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以助肌肉运动时供氧需要。与三羧酸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和因子均含铁,或仅在贴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对缺铁患者积极补铁剂后,除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外,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为异常、体力不足、黏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也均能逐渐得以纠正。 ⑵药动学:铁剂以亚铁离子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非缺铁者,口服摄入量的5%~10%可自肠粘膜吸收;体内铁贮存量缺乏者,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20%~30%摄入铁被吸收。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与食物同时摄入铁,其吸收量约较空腹时减少1/3~1/2。铁离子吸收后被血中的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然后与转铁蛋白结合,以胞饮作用的形式进入细胞,供造红细胞所用,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累积在肝、脾、骨髓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蛋白结合率在血红蛋白中很高,而肌红蛋白、酶及转运铁的蛋白中则较低,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也很低。铁在人体中排泄极微量,见于尿、粪便、汗液、脱落的肠黏膜细胞及酶内,排泄总量为0.5~1.0mg。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每日排泄量为1.5~2.0mg。口服贴剂后不能吸收的均从粪便排出。 |
|||||||||
不良反应 | 口服的贴剂由于其收敛性,服用常有恶心、胃部或腹部疼痛,多与剂量及品种有关,硫酸亚铁尤其明显。轻度腹泻及便秘也很常见。缓释制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 |||||||||
禁忌症 | ⑴对铁剂过敏者禁用。 ⑵血色病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其他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⑴服用铁剂注意对临床含铁监测项目的干扰。 ⑵下列情况慎用:1.酒精中毒。2.肝炎。3.急性感染。4.肠道炎症,如肠炎、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5.胰腺炎。6.消化性溃疡。 ⑶用药期间应定期做下列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2.网织红细胞计数。3.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测定。 |
|||||||||
药物相互作用 | ⑴本品与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⑵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合用,可影响铁的吸收。 ⑶本品与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青霉胺及锌制剂合用,可影响吸收。 ⑷本品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铁剂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 ⑸本品与稀盐酸合用,因促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有利于吸收。 |
|||||||||
用药交代 | ⑴本品不宜用茶水送服。 ⑵如发生急性铁剂中毒可立即用喷替酸钙钠或去铁胺救治。并及早妥善处理肝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
|||||||||
给药说明 | 参阅铁补充剂。 | |||||||||
用法用量 | ⑴成人:①预防用,一次0.3g,一日1次,餐后服用。②治疗用,一次0.3g,一日3次。缓释片,一次0.45g,一日1次。 ⑵小儿:①预防,一日按体重5mg/kg。②治疗,1岁以下,一次60mg,一日3次;1~5岁,一次120mg,一日3次;6~12岁,一次0.3g,一日2次。糖浆剂:儿童一日0.6~1.2ml/kg。 |
|||||||||
剂型规格 |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