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 扎非鲁卡、安可来、ACCOLATE | |||
英文名称 | Zafirlukast | |||
是否批准注册 | 国内暂无生产,无进口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备注 | 非医保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妊娠期用药方式 | 口服给药 | |||
孕妇用药安全分级 | B | |||
适应证 | 适用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与预防;阿司匹林哮喘及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和维持治疗,亦可用于运动性哮喘的预防;用于过敏性鼻炎特别是鼻塞严重者。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本品能特异性拮抗引起气道超敏反应的白三烯受体,能够预防白三烯多肽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的水肿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升高,减少因肺泡巨噬细胞刺激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从而达到减轻气管收缩和炎症,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及夜间憋醒次数,减少β2受体激动药的使用,改善肺功能。 本品还能抑制各种刺激(如二氧化硫、运动和冷空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降低各种抗原(如花粉、猫尾屑、豚草和混合抗原)引起的速发性及迟发性反应,能预防运动和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作。 ⑵药动学:口服吸收良好,约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本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消除半衰期约为10小时。经尿排泄为口服剂量的10%,粪便排泄为89%。 药代动力学在正常人和肾损害患者中无明显差异。但在老年和酒精性肝硬化稳定期患者用同等剂量时,其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AUC)较正常者增高2倍。与食物同服时大部分患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降低幅度可达40%。动物实验显示有少部分药物通过胎盘,在乳汁中也有低浓度的药物分布。 |
|||
不良反应 | 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轻微头痛、胃肠道反应、咽炎、鼻炎,少见皮疹和氨基转移酶升高。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 ⑵较大剂量时,可增加肝细胞肿瘤、阻滞细胞肉瘤和膀胱癌的发生率。 |
|||
肝损伤 | ⑴肝损伤:
前瞻性研究表明,扎鲁司特组中,1.5%的病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但多为轻度反应,无临床症状,即便继续治疗仍可自愈。安慰剂组也出现类似比例的暂时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扎鲁斯特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肝疾病的情况比较罕见,但已有确诊案例,其中一些患者服用扎鲁斯特后出现严重的肝疾病,导致肝功能衰竭、肝脏移植或死亡。肝损伤症状的初发期一般为治疗开始后的2至6个月内。肝损伤症状包括:初期疲劳、恶心、右上腹疼痛,后期尿色深、黄疸和瘙痒。肝酶升高通常表明肝细胞受损,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情况相似。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常见,但免疫超敏和过敏症状并不明显,自身抗体合成也很罕见。已说明致命病例。出现肝损伤情况后,二次服用扎鲁斯特可导致肝损伤复发,病发周期更短且更严重,因此应避免二次服用扎鲁斯特。扎鲁斯特还可导致系统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许尔-斯特劳斯综合征),并伴有肝疾病和肝酶升高(少量)。 ⑵损伤机制: 扎鲁斯特导致肝损伤的机制目前未知。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CYP2C9)异构酶系统可对扎鲁斯特进行充分代谢,这一情况表明,肝损伤是由肝毒性或免疫原性中间物引起的。 ⑶肝损星级:★ |
|||
禁忌症 | 对本品过敏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 | |||
注意事项 | ⑴肝功能损害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⑵食物可降低本药生物利用度。 ⑶与皮质类固醇制剂合用时不应骤然用本药取代吸入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制剂。 ⑷本药不能解除急性哮喘发作的症状,急性发作期与其他治疗哮喘药物合并应用。 |
|||
药物相互作用 | ⑴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使本药的血药浓度升高约45%。 ⑵与华法林合用可增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约35%,应密切监测。 ⑶与红霉素、茶碱、特非那定合用,可降低本药的血药浓度。 ⑷扎鲁司特在肝脏经CYP2C9肝药酶代谢,并抑制CYP2C9活性,可升高其他CYP2C9抑制剂如抗真菌药氟康唑、他汀类调血脂药氟伐他汀血药浓度。 ⑸本品亦可抑制CYP2D6活性,使经该药酶代谢的β受体拮抗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升高。 |
|||
用药交代 | 空腹或餐前1小时服用。 | |||
用法用量 | ⑴成人常用量:口服,起始剂量一次20mg,一日2次。一般维持剂量为一次20mg,一日2次。剂量可逐步增加至最大量,一次40mg,一日2次。肝功能不全者及老年人起始剂量为一次20mg,一日2次。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⑵儿童:12岁以上(包括12岁)儿童,用量同成人。 |
|||
剂型规格 |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