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沙星
黑框警告 警告: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重症肌无力加剧。
其他名称 甲磺酸吉米沙星、吉速星
英文名称 Gemifloxacin
基本药物 非基药
医保类别 医保(乙)
医保备注 2023版,限口服常释剂型并限二线用药
处方或非处方药 处方药
适应证 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的治疗。
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或粘膜炎莫拉氏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⑵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抗性菌株(MDRSP))、流感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氏菌、肺炎衣原体或肺炎支原体等敏感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⑶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抗性菌株(MDRSP))、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急性鼻窦炎。
药理作用   ⑴药效学:本品为第四代广谱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提高了抗菌活性,降低耐药率。吉米沙星除了保持对革兰阴性菌的强大抗菌活性外,对包括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活性。
  ⑵药动学: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可快速吸收,在0.5~2小时后达血浆浓度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71%。食物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70%。本品在肝脏代谢,口服4小时后血浆中原型药物约占65%,代谢产物主要为N-乙酰基吉米沙星,吉米沙星的反式异构体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细胞色素P450为次要代谢途径。本品主要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分别为(61±9.5)%和(36±9.3)%,肾清除率随剂量而变化。单独口服320mg/d肾清除率为(11.6±3.9)L/h,t1/2为(7±2)小时。吉米沙星的组织渗透性极强,在支气管黏膜、上皮衬液和支气管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组织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吉米沙星给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低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但它在AM中的浓度最高,此时在AM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高达90。吉米沙星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也高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因此,与其它大多数氟喹诺酮相似,吉米沙星在呼吸系统各组织细胞内外的浓度明显高于其血药浓度,这样的高组织浓度有助于吉米沙星快速杀死大多数呼吸道致病菌。
不良反应 ⑴心血管系统:可能使QT间期延长,尤其是有QT间期延长史、电解质紊乱、正在使用Ia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或其他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
⑵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头痛、眩晕。
⑶消化系统:腹泻、恶心、腹痛、呕吐等胃肠道反应,ALT、AST升高。
⑷血液系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使用本药时发生溶血的危险增加。
⑸皮肤:皮疹。
⑹过敏反应较少见。
⑺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禁忌症 对本品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儿童均禁用。
注意事项 ⑴交叉过敏:本药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存在交叉过敏。
⑵以下情况慎用:①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③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癫痫);④低钾血症及低镁血症患者。
⑶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检测:①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②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③血药浓度监测(尤其是严重感染者);④尿液分析。
⑷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两个月内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风险增加的原因尚未确定。对于已知患有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瘤高风险的患者,仅在没有其他抗菌治疗可用的情况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参阅其他喹诺酮类药物。
给药说明 参阅其他喹诺酮类药物。
用法用量 口服:
  ⑴成人常用量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发作,一次320mg,一日1次,疗程5日;②社区获得性肺炎,一次320mg,一日1次,疗程7日。
  ⑵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肌酐清除率>40ml/min的患者,不需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40ml/min的患者,可一次160mg,一日1次。
  ⑶肝功能不全时剂量:肝功能不全者(包括Child-Pugh分级为B、C级者),不需调整剂量。
  ⑷透析时剂量: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可一次160mg,一日1次。
剂型规格
片剂 320mg 哪儿有

实时在线
10349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