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烷
其他名称 三氟氯溴乙烷、Fluothane
英文名称 Halothane(Fluothane)
是否批准注册 国内暂无生产,无进口
基本药物 非基药
医保备注 非医保
处方或非处方药 处方药
性状 为无色、易流动的重质液体;有类似氯仿的香气,甜味。本品能与乙醇、氯仿、乙醚或非挥发性油类任意混合,在水中微溶。
贮存条件 装入有色玻璃瓶中,避光(遇光后可分解为光气),冷藏,密封。
适应证 1.用于全身麻醉及麻醉诱导;2.不会燃烧爆炸,适用于需用电刀或电灼的手术;3.适用于某些疑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4.便于控制性降压。
药理作用 ⑴药效学:①全麻效能药,作用起效快,具有水果样香味,对黏膜刺激性小。②合理使用,能保持支气管扩张,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苏醒中没有严重或持久的恶心呕吐,呼吸和循环方面的并发症少。 ⑵药动学:见附表十七。
不良反应 ⑴麻醉用的氟烷纯度要求高,如含有微量而剧毒的氟丁烷或氟丁烯聚合体,则可致极度的肝功能不全而死。 ⑵中等深度全麻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就有抑制,镇痛效果差,骨骼肌松弛效能也差,再则能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使用时应注意。
肝损伤 ⑵肝毒性: 前瞻性,连续血液检测表明,采用氟烷和其他卤化麻醉剂进行大型手术和麻醉后1至2周内患者血清转氨酶轻微暂时性升高。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超出正常值上限十倍表明肝毒性严重,但不常见。初次使用氟烷出现临床明显重度肝损伤的患者比例极低,仅为1/15000;而重复使用出现复发的比例为1/1000。肝损伤的特点是,手术后2-14天,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5-50倍),患者可出现黄疸。通常情况下,碱性磷酸酯水平也会轻度升高。多数患者出现黄疸前有发热,30%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损伤还伴有皮疹和关节痛。急性肝损伤可能具有自限性,4至8周后消退,但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急性肝衰竭。患者先前使用过卤化类麻醉剂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患者在使用上述麻醉药后患上氟烷所致肝炎或不明原因的发热和皮疹。低血压、高龄、肥胖和同时使用CYP 2E1诱导剂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肝损伤。由于氟烷所致肝炎的临床症状与休克或缺血、败血症、其他各类药物性肝损伤及急性病毒性或疱疹肝炎的症状类似,因此手术和麻醉后急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实际上,发表文献中术后不久出现的氟烷或其他卤化麻醉剂相关重度肝损伤病例表明肝损伤是由休克和局部缺血所致。有助于诊断缺血性肝炎的因素包括术后潜伏期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极高,血清酶随后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⑵损伤机制: 氟烷的肝毒性机制可能是由于麻醉剂代谢生成的活性中间产物引起了免疫超敏反应。将近60%至80%的氟烷以药物原形经肾脏排出,但部分经肝脏微粒体酶CYP 2E1生物转化生成尿液中可检测的三氟乙酸。三氟乙酸还可将肝脏蛋白质三氟乙酸化,部分具有免疫性,可诱导肝毒性反应。肝损伤的临床症状类似过敏性肝炎,发作迅速,伴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重新服药肝损伤复发,潜伏期更短,症状更严重。氟烷出现肝炎的患者体内一般具有三氟乙酸蛋白质抗体。另一方面,氟烷引致的肝损伤在临床症状和肝组织学形态改变均与氯仿引致的肝损伤类似,肝脏小叶中心区坏死明显。这表明氟烷还原代谢生成有毒中间物可直接损伤肝脏。
禁忌症 禁与儿茶酚胺药同用。
注意事项 ⑴损害肝功能的危险潜在,不得反复吸入,前后两次用药,相隔应在3个月以上,肝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⑵遇有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等情况时慎用。 ⑶一般不用于剖宫产,因宫缩欠佳难以纠正,失血必多。 ⑷麻醉作用较强,极易引起麻醉过深而出现呼吸抑制、心搏缓慢、心律失常等。如呼吸运动趋弱和肺通气量减少,应立即给氧和人工呼吸,并迅速减浅麻醉。
药物相互作用 ⑴氟烷蒸汽于水蒸气饱和下,能腐蚀锡、铝、黄酮和铅等(纯铜除外),又能溶解橡胶和塑料,而后徐徐释出,增加了麻醉用具制造上的困难。 ⑵能提高病人对氯丙嗪、利血平、六甲溴铵的敏感性,故当患者正在应用这些药物时,本品需慎用。
给药说明 参阅氧化亚氮。
用法用量 应采用半紧闭或全紧闭回路的装置给药,准确精密的蒸发器必不可少。吸入全麻的诱导,成人吸气内氟烷蒸气浓度可逐渐增至3%,以此为限,维持中常用浓度为0.5%~1.0%,小儿酌减,浓度应结合病情及其他药物的应用随时按需调整。
剂型规格
溶液剂 120ml 250ml 暂无

实时在线
8721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