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
其他名称 地黄、生地、怀地黄、鲜地黄、生烟根
英文名称 Rehmanniae Radix
是否批准注册 2015版药典收载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基本药物 基药
医保类别 2021版医保支付
性状 生地黄:多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无臭,味微甜。 鲜地黄: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余同生地黄。
本品的配方颗粒为灰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甜。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时,捏成团块,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贮藏。
性味归经 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基生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有不规则钝齿,叶面多皱缩。花排列成稀疏总状花序;花萼钟状,5裂;花冠宽筒状,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状,长3~4厘米,暗紫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雄蕊4枚,2强;子房卵形,2室,花柱单一。蒴果卵形或卵圆形,先端尖,具宿存花柱和宿萼。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7~8月。
注意事项 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用药交代 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
生境分布 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销全国并出口。此外,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用法用量 内服: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煎服。
剂型规格
中药饮片 10g 15g 暂无
配方颗粒 1g相当于饮片1.4g 哪儿有

实时在线
7160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