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 黄楝瓣树、狗胆木、苦木霜、苦胆木、熊胆树、黄楝树 |
英文名称 | Picrasmae Ramulus Et Folium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和叶。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
采收加工 | 夏、秋二季采收,干燥。置干燥处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
形态特征 |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7~10米。树皮有苦味,紫棕色,平滑,有灰色斑纹。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叶卵状披针形或宽卵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偏斜(除顶生小叶外),边缘有钝锯齿,叶两面无毛,但下面脉上幼时有柔毛。花杂性异株。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有柔毛,花黄绿色,簇生,雄花萼片4~5,背面有细毛,花瓣4~5,卵形或宽卵形,与萼片对生,雄蕊4~5。雌花较雄花小,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相等,心皮4~5。核果倒卵形,成熟时蓝绿色至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
注意事项 | 有小毒,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
用药交代 | 【相关药方】 ①治阿米巴痢疾:苦木茎枝15克,石榴皮15克,竹叶椒根9克。水煎,分2次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菌痢:苦木茎枝9~15克。研粉,分3~4次吞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局部化脓性感染和预防外伤感染:苦木500克,粉碎过120目筛,与凡士林500克制成软膏。化脓处先用苦木水洗净,外敷,每日1~2次。[《中草药通讯》1977,(9)28] ④治疮疖,体癣,湿疹:苦木树茎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
生境分布 | 生于海拔1400~3200米的树木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西藏、云南。 |
用法用量 | 内服:枝3~4.5g;叶1~3g,煎服。外用:适量。 |
剂型规格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