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 野秦艽、巴拉努努(藏) |
英文名称 | Lamiophlomis Herba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Kudo的干燥地上部分。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叶莲座状交互对生,卷缩,展平后呈扇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2cm,宽5~1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浅心形或下延成宽楔形,边缘具圆齿;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脉扇形,小脉网状,突起;叶柄扁平而宽。果序略呈塔形或短圆锥状,长3~6cm;宿萼棕色,管状钟形,具5棱线,萼齿5,先端具长刺尖。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气微,味微涩、苦。 |
采收加工 | 秋季花果期采割,洗净,晒干。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甘、苦。归肝经。 |
功能主治 | 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2.5~10厘米。根及根茎直立,较粗,有皱纹。无茎。单叶基生,4(~6)枚,菱状圆形或肾形,质厚,边缘具圆齿,上表面皱,密被白色绒毛,下表面脉上有稀疏柔毛,基部浅心形,或宽楔形下沿,边缘圆锯齿,顶端钝圆或急尖,近基出侧脉3对。花序长3.5~7厘米,花序轴密被毛,苞片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线形,长1~4厘米,上部苞片渐小,基部下沿,边缘全缘,顶端渐尖,具睫毛,小苞片长约8毫米,花萼干后紫棕色,脉上有毛,萼齿宽三角形,顶端具长约2毫米刺尖。花冠紫色,红紫色或约棕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
禁忌症 | 无瘀滞及孕妇忌服。 |
生境分布 | 生于海拔2700~4900米的高同强度风化的碎石滩中或高山草地。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 |
用法用量 | 内服:2~3g,煎服。 |
剂型规格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