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药品分类 中草药 > 消导化浊中草药
其他名称 山楂炭、焦山楂、炒山楂、山里红、山梨、酸查、山查、鼠楂、茅楂、赤瓜实、赤瓜子、棠棣子
英文名称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是否批准注册 2015版药典收载
来源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N.E.Br.的成熟果实。
基本药物 基药
医保类别 2021版医保支付
医保备注 单独使用时或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不予支付
性状 果实较大,圆形,直径1.5~1.8cm,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密布较大的白色斑点,果肉厚。种子(果核)5粒,较大,长肾形,常有一条凹沟。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焦山楂的配方颗粒为浅棕黄色至深棕色的颗粒;气微,味酸。
本品(焦山楂)的配方颗粒为浅棕红色至红棕色的颗粒;气微,味酸。
炒山楂的配方颗粒为红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微,味酸。
山楂炭配方颗粒为棕黄色至深棕色的颗粒;气微,味酸,微苦。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北山楂采摘后横切成厚1.5~3mm的薄片,立即晒干。南山楂采摘后晒干即可,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贮藏。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食积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淤阻,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注意事项 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慎用;脾胃虚弱无积滞者慎用。
用药交代 山楂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用法用量 内服:9~12g,大剂量可用至30g,煎服(生用消食散瘀;炒山楂收敛止泻);或入丸、散。
剂型规格
饮片 暂无
配方颗粒 1g相当于饮片2g 2.5g(相当于饮片5g) 哪儿有
炒山楂配方颗粒 暂无
焦山楂配方颗粒 暂无
炒山楂超微饮片 暂无
焦山楂超微饮片 暂无
山楂炭配方颗粒 1g相当于饮片 2.5g 暂无

实时在线
14026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