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
药品分类 中草药 > 祛湿中草药 > 驱风除湿中草药
其他名称 萆薢、黄萆薢、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金刚、硬饭团、山田薯、土薯蓣、蔴甲头
英文名称 Dioscoreae Hypoglaucae Rhizoma
是否批准注册 2015版药典收载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
基本药物 基药
医保类别 2021版医保支付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浅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肾、胃经。
功能主治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于地面,竹节状。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波状,叶片干后近乎黑色,下面常盖有白色粉状物。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成2~3枝簇生于叶腋,花序基部的花通常2~3朵集在一起,至花序的顶端通常单生;雄花雄蕊3,开放后药隔变宽,退化雄蕊3,有时存在,常与发育3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子房下位,退化雄蕊呈花丝状,柱头3裂。蒴果成熟后反曲下垂,翅宽超过长度或近于等长,表面栗褐色,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四周围以薄膜状的翅,通常两两迭生,着生于每室的中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禁忌症 肾虚阴亏者忌服。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或灌丛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用法用量 内服:9~15g,煎服。
剂型规格

实时在线
13115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