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 | 中草药 > 消导化浊中草药 |
其他名称 | 水菖蒲、白菖蒲、蒲剑、臭蒲、泥菖蒲、大菖蒲 |
英文名称 | Acori Calami Rhizoma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 |
性状 | 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
采收加工 | 栽种2年后即可采收。全年均可采收,但以8~9月采挖者良。挖取根茎后,洗净泥沙。去除须根,晒干。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温、燥、锐,味苦、辛。归心、肝、胃经。 |
功能主治 | 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植株较高大,根茎粗壮,直径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黄白色,有浓烈香气。叶剑形,二列式排列,基部相互包围,长50~150厘米,宽6~15毫米,中脉明显。花茎高6~30厘米,佛焰苞叶状;肉穗花序长4~9厘米,直径6~1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
注意事项 | 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
生境分布 | 生于沼泽、溪旁及水稻田边。分布于湖北、湖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 |
用法用量 | 内服:3~6g,水煎服。 |
剂型规格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