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 围涎树、蛟龙木、三不正 |
英文名称 | Folium Archidendri Clypeariae |
来源 | 本品为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干燥带叶茎枝。 |
性状 |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幼嫩小枝有纵棱,略呈方柱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木质,坚实,断面木部黄白色,小枝中央有棕色的髓。叶互生,略皱缩,展平后呈2回羽状复叶,羽片3~8 对,有的达11对;小叶近菱形,顶端的小叶较大,越向下越细;叶面深绿色至棕黄色,略有光泽,叶背色较浅;中叶薄革质,近无柄,极易脱落。嫩枝及叶柄被褐棕色短茸毛。气无,味微涩。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割取带叶茎枝,晾干或晒干。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微苦、涩。归脾、胃、肝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去湿敛疮。用于咽喉肿痛,胃脘痛,湿热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烂脚,疮痈疖肿。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小枝有棱角,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叶柄具4棱,羽片3~8对,通常4~5对,每对羽片着生处的叶轴上有1枚腺体,最下部的羽片有小叶3~6片,最顶部的羽片有小叶10~12对或更多;小叶革质,斜菱形,最顶部的小叶最大,两面被褐柔毛,近无柄。花白色或淡黄色,数朵组成小型头状花序,多个头状花序再作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式排列;萼钟形,褐色柔毛;花冠中部以下合生,裂片匙形;雄蕊多数。荚果2回或3回旋卷。 |
禁忌症 | 尚不明确。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丛林中。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地。 |
用法用量 | 内服:6~9g,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
剂型规格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