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本品为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
性状 | 木材圆柱形,较粗壮。全体黄色或淡黄棕色。表面较光滑。质地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黄色至黄棕色,中央可见小髓。气微,味淡。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砍取树干及粗枝,趁鲜剥去树皮,切段或切片,晒干。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甘。归经无。 |
功能主治 | 主虚损;妇女崩中血结;疟疾。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禁忌症 | 尚不明确。 |
用药交代 | 验方: 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
生境分布 |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
用法用量 | 内服:15~60g,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
剂型规格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