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二、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三、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四、检查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五、诊断
1.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进展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六、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七、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没那么可怕!它已经和糖尿病一样可控
绝望,排斥,闭口不谈。每每提到艾滋病,人们总是充满了负面情绪。
未知,使人们恐惧。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确立这一节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38年前(1981年)的12月1日,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艾滋病日便定在了这天。
30多年来,全球各国通过多种努力,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病毒的新感染率以及死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但至今,很多人仍“谈艾色变”。
一旦不幸感染艾滋病,人生仿佛掉入万丈深渊,看不到光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整体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11 月 26 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周宇辉道出了真相,近年来,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艾滋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对艾滋病的防控与治疗充满信心,在他看来,现在的艾滋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已经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坚持好好治疗,患者完全可以实现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艾滋病毒很“娇气”,可以被成功阻断和治疗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其特征是HIV特异性攻击CD4+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最终艾滋病患者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染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其他的肢体接触以及谈话交流并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为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限?这主要是因为艾滋病毒比较“娇气”,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从医学角度来看,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很快就会死亡。
即便很不幸真的感染艾滋病毒,其实抓住黄金时间点,是可以有效阻断HIV病毒的。可惜,知道HIV阻断药的人并不多。根据中国疾控动态与艾防中心2017年的统计数据,万名受访网友中,有将近一半不知道艾滋病可以服用阻断药物。
阻断药的原理是切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过程,防止病毒从已感染的细胞扩散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以性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黏膜部位,穿过黏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阻断药可以让病毒到达血液之前将其杀死,以达到阻断目的。
阻断药的成功率极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0到1000名医生、警察等由于工作中不慎接触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等原因服用阻断药,没有一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
发生HIV暴露后,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的血药浓度就能越早升上去,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这是一个药物与病毒赛跑的过程。最佳的阻断时间是2小时,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之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服用阻断药物需坚持28天。
除阻断成功率较高外,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成功率也在持续上升。
现阶段,艾滋病虽无法治愈,但通过“鸡尾酒疗法”(也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含量,从而延缓病程进展。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十几年中,我国艾滋病的诊断率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18年的69%,治疗率从9.8%上升到83%,病毒抑制率从2011年的85%上升到2018年的94%。
抗“艾”攻坚战:科普一马当先
目前,我们所讲的这些简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仍然只是被有限的人群所认知。显然,艾滋病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通过对血液制品的严查以及对毒品的打击,经血液传播感染者已经很少,早在2017年,我国艾滋病经输血途径传播已基本阻断,接近零报告水平。
此外,近年来通过抗病毒治疗方式的普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只要在妊娠和哺乳期间母亲和婴儿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就几乎完全可以预防母婴传播。
而性传播因为隐秘性较强,成为现在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性传播占全部艾滋病传播途径的90%以上。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