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 |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 > 镇痛药 > 成瘾性镇痛药 |
|||
其他名称 | 盐酸纳布啡、环丁羟甲吗啡、环丁羟吗啡、纳丁啡、瑞静、Nubain | |||
英文名称 | Nalbuphine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类别 | 医保(乙) | |||
医保备注 | 2024版,限注射剂并限复合麻醉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妊娠期用药方式 | 肠道外给药 | |||
孕妇用药安全分级 | B;D-如在临近分娩时长期、大量使用 | |||
性状 | 为结晶体,脂溶性较高,其盐酸盐溶液pH为3.8。 | |||
贮存条件 | 遮光,室温、密闭保存。本品配置后英尽快使用,如需保存,于室温下不超过24小时。否则丢弃。 | |||
适应证 | 作为镇痛药用于复合麻醉时的麻醉诱导,术后镇痛。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本品对κ受体的激动作用弱于布托啡诺,对μ受体的阻断作用比布托啡诺强。镇痛作用稍弱于吗啡,单剂量肌内注射总效应和峰效应分别是吗啡的80%~90%和70%~80%,镇痛作用比喷他佐辛强3倍,且持续时间略长。依赖性小,阶段症状轻。不增加心脏负荷,可用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的止痛。呼吸抑制作用较轻,超过30mg时呼吸抑制程度不再加重。本品的作用持续时间(3~6小时)比吗啡长,引起的副作用比喷他佐辛少。 ⑵药动学:口服因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仅为16%,故仅作注射给药。肌内或皮下注射15分钟出现作用,30分钟达峰值,作用持续3~6小时,t1/2为3~5小时。静脉注射后2~3分钟出现作用,t1/2为2~3小时。大部分在肝脏与葡糖醛酸结合,主要从粪便排泄,小部分从尿中排泄。可透过胎盘。 |
|||
不良反应 | 常见嗜睡,发生率为11%~74%,术后健忘症发生率高于50%。其他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拟精神病等作用与吗啡相似。不改变心率、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者。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哌替啶。 | |||
禁忌症 | 对本品过敏者和哺乳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⑴过量中毒时可用纳洛酮治疗。 ⑵不宜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并可致成瘾。 ⑶仅用注射给药。 |
|||
药物相互作用 | 参阅吗啡。 | |||
药物过量 | 如过量可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盐酸纳洛酮逆转。 | |||
用药交代 | ⑴本品不增加心脏负荷,对急性心梗有较好的止镇痛效果,20mg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与静脉注射5mg海洛因无明显差别。 ⑵本品无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不改变心率、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者。 |
|||
用法用量 | 用于麻醉诱导:推荐剂量为0.2mg/kg,在10-15分钟静脉注射完。。 用于术后镇痛时:使用静脉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方式给药,给药前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至所需浓度(1mg/ml)。推荐单次静脉注射量为2mg,锁定时间为10分钟,24小时内本品累积使用总剂量不超过120mg。 |
|||
剂型规格 |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