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对药物作用有哪些影响?
2017-01-05 来源: 作者: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而乙醇是许多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剂,可以加速一些药物在人体内的消除,如可使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华法林等药物从体内的消除加快,使药效降低。但是长期大量饮酒时,肝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使肝药酶活性明显降低,又可导致上述药物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药物中毒。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地巴唑等,若与酒同服或在服药期间饮酒,则很容易出现低血压;酒类可加剧胰岛素的作用,如同时使用降血糖药苯乙双胍(降糖灵)、格列本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胰岛素等,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并可诱发乳酸血症。饮酒也可以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增加药物的吸收,从而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类药物本身就有损伤胃黏膜引起胃溃疡的副作用,与酒同服,可诱发溃疡,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使用甲硝唑、呋喃唑酮、替硝唑、头孢哌酮时饮酒,会发生双硫醒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等,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乙醇的分解,使其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乙醛降解受阻,导致乙醛在血中聚集,浓度升高而引起乙醇的中毒反应。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期间或停药2周内不宜饮酒。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苯乙肼、异烟肼、苯丙胺等可干扰药物代谢酶的合成,使乙醇的消除减慢,也能加重乙醇的毒性。此外,酒精也可增加安定等催眠药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服用该类药物时饮酒可以导致中毒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总之,经常喝酒的人应在服药前2日禁酒,直到停药5日至两周后方可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