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种名称: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 专科:心血管内科
- 疾病编码(ICD_10):I25.0-I25.9
- 病种名称拼音首字母:MXQXXXZB
- 备注: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 适用医院:县医院适用版
- 公示年份:2017
- 选择用药:基础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
1)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氯吡格雷主要用于PCI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患者。
2)调脂治疗:早期应用他汀类降脂药
3)ACEI: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从ACEI治疗获益大,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不能耐受者可应用ARB药物。
4)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无禁忌症者应常规口服
5)PCI治疗:充分药物治疗仍有严重心绞痛症状,或主要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
6)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7)需要手术时,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8)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肝素化,必要时可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 临床路径:查看
在线11842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