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种名称: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2019年版)
- 专科:消化科
- 疾病编码(ICD_10):ICD-10:K72.903/K74.1/K74.2/K74.3/K74.4/K74.5
- 病种名称拼音首字母:gyhbfgxnb
- 适用医院:各级各类医院
- 公示年份:2019
- 选择用药:1.去除诱因:包括积极止血、清除肠道积血、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消除便秘、改善肾功能、禁用镇静剂、避免大量利尿和放腹水、减少蛋白质摄入等。
2. 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1)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104.6~146.4kJ/(kg·d)。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助于改善病情。
(2)蛋白质供应:肝性脑病1、2级起始摄入量0.5g/(kg·d),之后逐渐增加至1.0~1.5g/(kg·d),3、4级摄入量为0.5~1.2g/(kg·d);若患者对动物蛋白不耐受,可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及植物蛋白。
(3)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低蛋白血症者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治疗等。
3. 营养治疗药物:
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入院24~48小时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能达到目标量60%时,可选全合一的方式实施肠外营养。若进行肠外营养,建议脂肪供能占非蛋白能量的35%~50%,其余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4.针对发病机制采取措施
(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①清洁肠道:乳果糖进行灌肠(必要时)。
②降低肠道pH:乳果糖(肠梗阻时禁用)口服或鼻饲,每次15~30ml,2~3次/天,以每天产生2~3次pH<6的软便为宜;没有乳果糖的情况下可用食醋保留灌肠(必要时);亦可选用拉克替醇初始剂量为0.6g/kg,分3次于就餐时服用,以每日排软便2次为标准来增减本药的服用剂量。
③改善肠道微生态:应用肠道益生菌、益生元制剂。
④抗菌药物的应用:选择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如利福昔明-α晶型。
(2)促进氨的代谢、拮抗假性神经递质、改善氨基酸平衡。
①降血氨药物:包括门冬氨酸-鸟氨酸(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即血清肌酐>>265umol/L时禁用)、精氨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时应用,高氯性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乙酰左旋肉碱、阿卡波糖等。
②拮抗假性神经递质:考虑可能用过苯二氮䓬类或阿片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氟马西尼或纳洛酮;伴有共济失调的肝性脑病患者用其他方案治疗无效者可口服溴隐亭、左旋多巴。
③改善氨基酸平衡:支链氨基酸静脉输注。
(3)非生物型人工肝:可降低血氨、炎性反应因子、胆红素等毒素,有助于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方法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滤过透析、血浆滤过透析、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部分血浆分离和吸附系统等。
5.基础疾病的治疗:包括改善肝功能等。
- 临床路径:查看
在线6598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