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Kitasamycin | ||||||||||||||
其他名称 | 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备注 | 非医保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性状 | ⑴其盐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甲醇或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氯仿。 ⑵本品注射剂呈酸性。 |
||||||||||||||
贮存条件 | 遮光、密闭、干燥处保存。 | ||||||||||||||
适应证 | 主要用于敏感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链球菌咽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等,以及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痤疮等。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作用机制同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也相近,但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略差,部分耐红霉素的金葡菌仍对吉他霉素敏感,本品对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立克次体属和沙眼衣原体也均有相当活性。 ⑵药动学:单次口服400mg后,tmax为0.5小时,Cmax为0.69mg/L。在体内分布广泛,肝和胆汁浓度尤高,在肺、肾、肌肉等组织中浓度也较血浓度为高。本品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 | ||||||||||||||
不良反应 | 本品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红霉素低,偶见皮疹和瘙痒。 | ||||||||||||||
禁忌症 | 对本品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参阅红霉素。本品偶可引起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对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 ||||||||||||||
输液调配 | ⑴静脉注射液:一次0.2~0.4g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浓度不得大于20mg/ml。 ⑵静脉滴注液:一次0.2~0.4g先用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然后再用相对应输液稀释到所需要浓度。 ⑶新鲜调配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酒石酸吉他霉素30mg/ml的水溶液pH为3.0-5.0。 |
||||||||||||||
用法与用量 | ⑴口服:成人一日1~1.6g,分3~4次服用。 ⑵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先用少量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然后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成人:一次20~40万单位,一日2~3次;小儿:一日20丸单位或酌减,分2~3次给药。静脉注射时,浓度不得大于2%,缓慢推注,注射速度应不少于5分钟,以免产生静脉不适。 |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