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Stavudine | |||||||||||||||||||||
其他名称 | 司坦夫定、赛瑞特、迈思汀、欣复达、沙之、艾复定、ZERIT、D4T、Squibb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类别 | 医保(甲) | |||||||||||||||||||||
医保备注 | 抗艾滋病用药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妊娠期用药方式 | 口服给药 | |||||||||||||||||||||
妊娠期用药安全分级 | C | |||||||||||||||||||||
性状 | 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固体,23℃时,在水中溶解度为83mg/ml,在丙二醇中的溶解度为30mg/ml。 | |||||||||||||||||||||
贮存条件 | 遮光、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 |||||||||||||||||||||
适应证 | 本品适用于HIV/AIDS的联合用药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本品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司他夫定是胸苷核苷类似物,可抑制HIV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其作用机制是司他夫定通过细胞激酶磷酸化,形成司他夫定的三磷酸盐而发挥抗病毒活性。司他夫定三磷酸盐通过以下两种机理抑制HIV的复制:①通过与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胸苷竞争,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Ki=0.0083至0.032μM);②由于司他夫定缺乏DNA延伸所必需的3'-羟基,因此可抑制病毒DNA链的延伸。司他夫定三磷酸盐也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β和γ,并显著地减少线粒体DNA的合成。 ⑵药动学:司他夫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附表二十七。在0.03~4mg/kg范围内,血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成比例增加。 司他夫定口服吸收迅速,通常在1小时内达到血峰浓度。蛋白结合率<1%。司他夫定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还未了解。肾清除率占总剂量的40%。 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附表二十八,对肾功能减退和血液透析患者的剂量应调整。 |
|||||||||||||||||||||
不良反应 | 服药后约15%~21%的病人出现外周神经症状,其他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寒战、发热、头疼、腹痛、腹泻、恶心、失眠、厌食。低于1%的病例出现胰腺炎。此外有贫血、白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缺乏症,乳酸性酸中毒、肝脂肪变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肌肉疼痛,失眠等。 | |||||||||||||||||||||
肝损伤 | ⑴肝毒性:
司他夫定可导致肝损伤,是各类药物性肝损伤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接受司他夫定治疗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出现肝酶轻微的、暂时性升高,有5%至10%的患者升高幅度达正常值5倍以上。已有司他夫定引致的明显临床肝损伤病例报道,症状多表现为乳酸酸中毒、明显的肝性脂肪变性(微小泡型性脂肪症)和进行性肝脏合成功能障碍(LASH)。肝损伤一般于治疗开始后2至6个月后出现。患者出现肝损伤症状前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和虚弱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后期出现呼吸困难、黄疸和意识模糊等症状。乳酸酸中毒常伴有肝损伤,是主要的临床症状。黄疸出现较晚,血清酶含量升高异常,幅度仅为较小或中等,同时肝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型或其他混合类型。胰腺炎、肌病和神经病也可能会出现。脂肪代谢障碍比较常见。损伤早期的肝组织学研究显示明显的微小泡性脂肪症及轻微肝细胞损伤。后期,可能出现胆汁淤积,脂肪变性恶化为大泡型脂肪变性。后期变化包括肝细胞气球样变、马洛里小体和纤维化。司他夫定相关肝毒性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死亡,但通过加强护理和及时停止治疗可能会逆转(病例1)。通过对司他夫定治疗患者的监控发现,血清乳酸无症状升高(高乳酸盐血症)通常在临床症状和酸中毒症状之前出现。但是,一旦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患者死亡概率很高(33-50%)(病例2)。下列人群服用司他夫定后出现上述综合征的风险更高:预有肝损伤患者、女性、老年人、肥胖人群、酗酒人群及同时服用地达诺新、三唑核苷和替诺福韦的患者。 相关文献已有个别患者因核苷类似物引致严重的肝脂肪变和乳酸酸中毒,并出现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部分患者在司他夫定或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期间还出现肝脏结节状增生。 肝脏结节状增生常伴有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晚期肝病的症状和体征,例如腹水或无明显致因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乙型或丙型肝炎,无酗酒史)。血清酶水平轻度升高,胆红素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 这些患者通常同时服用多种抗逆转录酶药物,因此无法确定司他夫定与肝损伤的关系。已有案例表明地达诺新和齐多夫定也可导致LASH,即伴有微小泡性脂肪变性和肝脏功能合成障碍的乳酸酸中毒综合征。 ⑵损伤机制: 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毒性通常与乳酸酸中毒有关,可能是由于大面积损伤或线粒体减少引致的。体外研究发现,司他夫定可抑制γ聚合酶,而后者主要负责线粒体的复制及线粒体功能和数量的维护。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可能会导致无法代谢乳酸和游离脂肪酸,反而增强肝细胞合成和排泄功能。其他组织线粒体损伤可能会导致胰腺炎、肌病和神经病。 ⑶肝损星级:★★★ |
|||||||||||||||||||||
禁忌症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⑴警惕外周神经痛: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有外周神经痛病史的病人发病率较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并谨慎使用任何会加剧外周神经痛的药物。 ⑵乳酸性酸中毒/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包括司他夫定在内的抗逆转录酶核苷类似物单独或联合用药可能产生乳酸性酸中毒、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有报道甚至致命。大多发生于妇女。疗程中一旦发现乳酸性酸中毒或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时应停止用药。 ⑶胰腺炎:胰腺炎可能致命,与去羟肌苷和/或羟基脲联用时发生胰腺炎的几率增高。固有胰腺炎史或先期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除非特殊需要,妊娠妇女不宜服用本品。 ⑸儿童用药:本品在儿童中的药理、毒理及药代动力学性质与成人没有差异。 ⑹老年患者用药: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
|||||||||||||||||||||
药物相互作用 | ⑴司他夫定对下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有影响:去羟肌苷、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与去羟肌酐或羟基脲联用时,乳酸性酸中毒、胰腺炎及严重脂肪肝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⑵齐多夫定可竞争性抑制司他夫定的磷酸化,因此禁止司他夫定与齐多夫定联合用药。 ⑶司他夫定与利巴韦林合用,有引起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
|||||||||||||||||||||
用药交代 | 遵照医嘱,完成处方的疗程。 | |||||||||||||||||||||
给药说明 | 口服散剂,服用前加纯净水至瓶体上的100ml刻度线,振摇使粉末溶解,即配成含司他夫定1mg/ml的溶液。用包装中配带的量杯量取所需用量,口服。本品配成溶液后,应置冰箱中冷藏保存,并尽快服用。超过30天,不可再用。 | |||||||||||||||||||||
用法与用量 | ⑴成人,体重≥60kg,一次40mg,一日2次;体重<60kg,一次30mg,一日2次。 ⑵儿童,体重<30kg,一次1mg/kg,一日2次;体重≥30kg,按照成人患者给药。 如疗程中出现外周神经病变时,应立即终止司他夫定的治疗,症状可自行消失。待症状完全消失后,成年人可用以下剂量继续服药:体重≥60kg,一次20mg,一日2次;体重<60kg,一次15mg,一日2次。儿童用量为推荐剂量的一半。继续使用本品后,若再发现神经病变,需考虑完全停止本品治疗。 ⑶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剂量调整:体重≥60kg,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一次40mg,每12小时1次,体重<60kg者,一次30mg,每12小时1次;体重≥60kg,肌酐清除率26~50ml/min者,一次20mg,每12小时1次,体重<60kg者,一次15mg,每12小时1次;体重≥60kg,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者,一次20mg,每24小时1次,体重<60kg者,一次15mg,每24小时1次。血透患者:推荐剂量:体重≥60kg,20mg/24小时,体重<60kg者,15mg/24小时,在完成血透后或非血透日的同一时间服用。 |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