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Toradol | ||||||||||||||
其他名称 | 酮洛酸、KETOROL、TORADOL、TORATEX | ||||||||||||||
是否批准注册 | 国内暂无生产,无进口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备注 | 非医保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妊娠期用药方式 | 眼部给药;口服给药、肠道外给药 | ||||||||||||||
妊娠期用药安全分级 | C;D-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用药 | ||||||||||||||
适应证 | 用于中、重度疼痛如术后、骨折、扭伤、牙痛及癌性痛等的镇痛。若与吗啡或哌替啶合用,可减少后二者的用量。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本品为吡咯酸的衍生物,属非甾体抗炎药,抑制PG合成,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镇痛作用近似阿司匹林,肌内注射后镇痛作用近似中等量吗啡。 ⑵药动学:口服吸收完全。口服后30~40分钟,肌内注射后40~5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食物可减慢吸收速度,但不影响吸收量。口服生物利用度约80%,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表观分布容积为0.5L/kg或稍低,血浆清除率为0.021~0.037L/(h·kg),青壮年的半衰期为5.3小时;老年人(平均72岁)的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至9.6小时。给药后24小时可达稳态血药浓度,口服或肌内注射后镇痛作用持续6~8小时。关节腔内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0%以上。可通过胎盘。肝代谢产物羟基酮咯酸有抗炎、镇痛作用。原形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 | ||||||||||||||
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少,常见嗜睡、头晕、头痛、思维异常、抑郁、欣快、失眠。剂量过大可产生呼吸困难、苍白、呕吐。注射局部有刺激,偶见皮下出血、青紫等。长期使用可引起皮疹、支气管痉挛、休克等过敏反应和肾功能不全。 | ||||||||||||||
肝损伤 | ⑴肝毒性:
前瞻性研究表明,超过1%长期服用酮咯酸的患者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继续用药,指标甚至可能恢复正常。少于1%的患者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尚无关于酮咯酸引起伴有黄疸的临床明显肝损伤的报告。因此,潜伏期、临床症状和预后均未知。在大量病例系列研究中,酮咯酸不被视为药物性肝损伤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然而,在缓解术后疼痛时,酮咯酸的抗血小板活性可导致并发症。曾有关于肝破裂和肝包膜下血肿的报告。 ⑵损伤机制: 酮咯酸肝毒性的作用机制(如果存在)目前不明。在围术期,酮咯酸导致肝血肿的原因可能在于其抗血小板活性。 ⑶肝损星级:★ |
||||||||||||||
禁忌症 | 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及妊娠期妇女、肝肾疾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 ||||||||||||||
注意事项 | ⑴忌空腹或长期服用,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不良反应增加。 ⑵慎用于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有消化道溃疡史及出血时间延长的患者。不宜用于分娩镇痛。 | ||||||||||||||
用法与用量 | 口服:一次10mg,一日1~4次;严重疼痛一次20~30mg,一日3~4次。肌内注射:中度疼痛一次30mg;重度疼痛一次60mg,一次最大剂量90mg,一日不超过150mg。首次注射后,可每6小时肌内注射20~30mg。静脉注射:一次10~30mg,用于重度疼痛。 |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