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Sodium Phosphate[32P]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是否禁止零售 |
禁止零售 |
适应证 |
①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80g/L或同时伴有白细胞增多(>11.0×109/L)和血小板增多(3400×109/L)等疾病。②外用敷贴治疗皮肤病等。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32P是一种β放射性核素。医用放射性磷[32P]酸钠溶液可口服和静脉注射,分为:无载体注射液盒有载体注射液两种。32P在细胞内聚集的程度与细胞分裂的速度成正比,恶性肿瘤分裂较正常细胞迅速,因此聚集32P较多,故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用32P治疗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基础,就是病态或肿瘤组织对32P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且病态或恶性肿瘤组织对β射线的敏感性也高于正常组织,因此,利用32P的局部照射可以破坏和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缓解症状,甚至消除病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32P治疗皮肤病在原理上与χ线或γ线外照射没有区别,所不同只是作用方式,χ线或γ线是外照射治疗,而32P是敷贴照射治疗。 ⑵药动学:口服后,胃肠道平均吸收73.8%。静脉注射后,在最初24小时内有5%~10%随尿排出,4~6日内约25%从尿排出,粪便内排出极少,其有效半衰期约为8日。当进入人体内无极磷代谢库以后,开始数日内均匀分布于体内,以后则主要聚集在骨、骨髓、肝、脾和淋巴结内,其浓度可较其他组织多10倍。 |
不良反应 |
用32P治疗一般无特殊反应。体质较差者可有头晕、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等,可对症处理。一般疗效出现较为缓慢,2~4周后才见到这种改善,一个月后才出现白细胞的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抑制较红细胞明显。 |
禁忌症 |
⑴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100×109/L。 ⑵脑出血急性期。 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⑷活动性肺结核。 ⑸妊娠、哺乳期。 |
注意事项 |
⑴由于32P有抑制骨髓造血的功能,因此,使用治疗剂量的32P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应用大量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但是由疾病本身转化还是32P引起?目前尚无定论。有些病例也可出现放射病的症状。 ⑵用32P治疗白血病时,如红细胞计数少于3.0×109/L应特别注意。当网织细胞低于0.2%、白细胞低于3.0×109/L或血小板少于100×109/L时,应禁用。 |
给药说明 |
⑴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2P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量比静脉注射量多1/5~1/3左右。治疗前后1~周用低磷饮食。一个疗程总活度为148~296MBq(4~8mCi),分2~3次给药,隔3~7天投药一次。 ⑵给药方式有一次给药和分次给药两种,分次给药较为安全,由于32P作用比较缓慢,并有持续作用,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红细胞已降至5.0×1012/L左右,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已降至3.0×109/L左右,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下降到300~400×109/L左右,即应及时停药,以防血细胞进一步下降。若治疗后细胞已恢复正常,应定期随访,如血细胞有所上升,一定时间间隔内给予小剂量的维持量可得到满意的效果。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注意事项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活度74~148MBq(2~4mCi),观察2~4周如无明显疗效再给74~111MBq(2~3mCi)。 ⑶治疗效果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佳,对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效果尚可,对其他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氏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差,只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骨髓抑制应加注意。 |
用法与用量 |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⑴口服:每一疗程148~222MBq(4~6mCi)。 ⑵静脉注射:第一次111~185MBq(3~5mCi),2周至3个月后根据病程需要可再给111~148MBq(3~4mCi)。 |
剂型与规格 |
口服溶液 |
370MBq |
740MBq |
1850MBq |
|
|
暂无 |
口服溶液 |
3700MBq |
|
|
|
|
暂无 |
注射液 |
185MBq(5mCi) |
370MBq(10mCi) |
925MBq(25mCi) |
|
|
暂无 |
注射液 |
1850MBq(50mCi) |
|
|
|
|
暂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