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Commelinae Herba |
其他名称 | 竹鸡草、地地藕、鸭食草、竹叶菜、鸭脚草、鹅儿菜、鸡舌草、竹节草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收,晒干,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甘、淡。归肺经、胃经、膀胱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皱纹。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端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雌蕊1。蒴果椭圆形。 |
禁忌症 | 尚不明确。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服。 |
用药交代 | 验方: ⑴治流行性感冒:鸭跖草30克,紫苏、马兰根、竹叶、麦冬各9克,豆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⑵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鸭跖草30克,柴胡、黄芩各12克,银花藤、千里光各25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⑶治高热惊厥:鸭跖草15克,钩藤6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⑷治喉痹肿痛:鸭跖草60克。洗净捣汁,频濒含服。(《江西草药》) ⑸治赤白痢疾:鸭跖草15克,竹叶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⑹治小便不通:鸭跖草30克,车前草30克。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⑺治高血压:鸭跖草30克,蚕豆花9克。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
生境分布 | 生于田野间。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15~30g,煎服,外用:适量。 |
剂型与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