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Pinelliae Rhizoma |
其他名称 |
生半夏、地文、示姑、水玉、守田、老黄嘴、野芋头、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水芋、地巴豆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或烘干。本品生用有毒,用前须炮制。炮制品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 |
功能主治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
禁忌症 |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服。本品有毒,生品内服宜慎。 |
药物相互作用 |
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草地、荒地、包谷地、田边、河边及疏林下。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