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Cynanchi Atrati Radix Et Rhizoma |
其他名称 |
兔核、昆仑、白根、猫儿卵、山葡萄秧、野番薯、鹅抢蛋、见肿消、穿山老鼠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纵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而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卵圆形,长2.5~5厘米,宽2~3厘米。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苦。归心、胃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 |
形态特征 |
木质藤本。块根矩圆形,数个聚生,外皮红棕色,内面白色或浅红棕色。茎多分枝,带淡紫色,散生点状皮孔,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5,常羽状分裂,裂片卵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粗锯齿,基部楔形,叶轴有阔翅;叶柄带淡紫色。聚伞花序与叶对生,序梗细长而缠绕;花小,萼片5,不明显;花瓣5,淡黄色;雄蕊5枚,与花瓣对生,花丝短;花盘杯状,边缘稍分裂;子房2室,花柱甚短。浆果圆球形或肾形,熟时蓝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禁忌症 |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禁服。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服。胃气弱者、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
药物相互作用 |
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路旁杂草丛中。分布于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5~10g,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烂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