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Baphicacanthus cusiae Rhizoma et Radix |
其他名称 |
广东板蓝根、马蓝根、板蓝根、蓝靛根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呈类圆形,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柔韧。气微,味淡。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晒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心、胃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病发斑,丹毒。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稍木质化,多分枝,茎节明显,嫩枝被褐色细软毛。叶对生,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边缘浅锯齿,侧脉4~8对。穗状花序,着生枝顶;苞片叶状,早落;花萼裂片5,外被短柔毛;花冠筒状漏斗形,淡紫色,花冠筒近中部略向下弯曲,先端5裂;雄蕊4枚,2强;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被毛。蒴果。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无实火热毒者慎用。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谷、疏林下阴湿地方,多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四川,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产。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9~15g,煎服。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