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Acacia catechu (L.F)Willd. |
其他名称 |
孩儿茶、黑儿茶、乌爹泥、儿茶膏、西谢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 (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煎膏。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性状 |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儿茶配方颗粒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涩、苦。 |
采收加工 |
儿茶膏: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采收儿茶的枝干,剥去外皮,砍成碎片,加水煎熬后,过滤,浓缩成糖浆状,冷却,倒入特制的模型中,干后即成。方儿茶:割取儿茶钩藤的带叶小枝,入铜锅内,加水煮沸6~8小时,并经常搅拌。使叶破碎,待叶变黄色时,取出枝叶,将浸出液过滤后,浓缩成糖浆状,倒入木盘中,待冷却凝固,切成方块状,干燥即成。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 |
功能主治 |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用于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吐血衄血,湿疹湿疮,肺热咳嗽。 |
形态特征 |
落叶小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小技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12cm;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1.5mm,叶缘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简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被针形,为萼长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带状,长5~12cm,宽l.8cm,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种子3~10颗。 |
禁忌症 |
寒湿之证忌用。 |
用药交代 |
验方:⑴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15g,冰片2g,枯矾10g,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檫患处。⑵口腔糜烂:儿茶5g,硼砂2.5g,研粉,敷患处。⑶疮疡久不收口、湿疹:儿茶、龙骨各5g,冰片0.5g,共研细粉,敷患处。⑷肺结核咯血:儿茶50g,明矾40g,共研细粉,水煎服,每次0.1~0.2g,每日3次。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向阳坡地。分布在印度、台湾岛、缅甸、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云南、浙江、广西等地。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1~3g,包煎;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剂型与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