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Bletillae Rhizoma |
其他名称 |
白芨、白给、白根、冰球子、羊角七、连及草、冻疮药、甘根、白鸡儿 |
是否批准注册 |
2015版药典收载 |
来源 |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 |
基本药物 |
基药 |
医保类别 |
2021版医保支付 |
医保备注 |
配方颗粒为乙类,单独使用时或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不予支付 |
性状 |
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淡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本品的配方颗粒为浅灰白色至灰色的颗粒;气微,味苦。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肝、胃经。 |
功能主治 |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块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肥厚肉质,富黏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3~5片,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呈长鞘状抱茎,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披针形,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萼片3,花瓣状,与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花瓣3,唇瓣倒卵形,白色或具紫脉,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抱合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1/2;雄蕊与雌蕊结合成合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枚雄蕊,花粉块8,成2群,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形,扭曲。蒴果圆柱形,两端稍尖,具6条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
禁忌症 |
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 |
药物相互作用 |
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6~15g,煎服;或研末吞服,每次3~6g。外用:适量。 |
剂型与规格 |
饮片 |
|
|
|
|
|
暂无 |
配方颗粒 |
1g相当于饮片5g |
|
|
2022年新增 |
20% |
哪儿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