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 Recombinant Human Ad-p53 | |||||||
其他名称 | 今又生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医保备注 | 非医保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性状 | 本品为淡白色澄明液体。 | |||||||
贮存条件 | -20℃以下保存,4℃运输。 | |||||||
适应证 | 本品与放疗、化疗、热疗等常规肿瘤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临床用于头颈部肿瘤及因p53基因突变或p53基因功能缺失引发的实体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 | |||||||
药理作用 | 本品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研究表明,p53基因指导合成P53蛋白,在正常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量很低,在受到DNA损伤等刺激时,P53蛋白表达量升高,发挥细胞增殖调控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诱导细胞凋亡;不同类型的肿瘤中,p53基因突变频率可高达50~70%。本品瘤内注射,可通过腺病毒感染将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表达P53蛋白,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高表达的P53蛋白质能有效刺激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局部注射可吸引T淋巴细胞等肿瘤杀伤性细胞聚集在瘤组织。p53肿瘤抑制基因是细胞内关键的“看家因子”,具有上调多种抗癌基因和下调多种癌基因的活性,并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和药物多抗性(MDR)基因表达的作用。 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局部或全身注射后1小时内,该重组腺病毒体进入肿瘤细胞。注射后3小时,p53基因开始表达,并生成P53蛋白质;12小时时表达率为47%,第3天达到高峰,第5天降至30%,14天内仍可检出。3星期后,进入细胞的重组腺病毒DNA即被降解。肿瘤局部注射主要分布在局部,在其他组织和器官的分布难以检出,未见从尿、粪、胆汁中排泄。 | |||||||
不良反应 | 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Ⅰ/Ⅱ度自限性发热,偶见Ⅲ/Ⅳ度发热,一些病人会出现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出血。其他有可能偶尔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出血和应激性过敏反应。如果热度较高,病人感觉不适时,可酌情使用一般退热药处理。 | |||||||
禁忌症 | ⑴在病人有全身感染、发热等中毒症状时禁用。 ⑵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⑴瘤内注射用药时应考虑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⑵-20℃冷藏保存,用前拿出,防止反复冻融。 ⑶操作时注意防止药液产生泡沫或飞溅出来。若发生手、脸等皮肤及物品污染,请立即用75%酒精擦拭,再用清水冲洗。若飞溅入眼睛、口、鼻等粘膜,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⑷应严格按本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本品,不得随意增加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 ⑸本品需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⑹目前尚无有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的资料,考虑到本品为基因治疗产品,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止使用。 |
|||||||
药物相互作用 | 由于本品属基因工程改造的活病毒,因此勿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 | |||||||
用法与用量 | 首次用药应于常规治疗前72小时给药。每周1-2次,视肿瘤大小每次注射1-2支,尽量避免与常规治疗同时进行。4周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可酌情使用1-2个疗程。 用前从-20℃取出,待完全融化后,轻轻混匀,尽量勿使药液沾染瓶盖。对直径≥4cm的肿瘤,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对直径≤4cm的肿瘤,稀释至2ml,瘤组织局部多点注射。 |
|||||||
剂型与规格 |
|